大家好,今天小编特别关注了一个与保险密切相关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保险员默许扩损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小编精心整理了1个有关为什么保险员默许扩损的详细解答。希望这些信息能为您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事进行了限制,那么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前可以组建这么多军队?
从1919年到1939年,短短的二十年内,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第三帝国仍然积蓄起来一支强大的精锐之师。不仅有精良的步兵和引领时代的装甲兵,空中力量更是让人瞩目,唯一缺憾的海军也还有潜艇力量的支撑。
而这一切,都与一位传奇军事家有关——一战时期德国的陆军总参谋长——汉斯·冯·塞克特。
他被丘吉尔誉为“德国陆军的缔造者”,一生止于陆军上将只是因为他的谦逊。塞克特将军在凡尔赛条约体系下,巧妙、隐蔽地发展建设着德国的陆军和空军。
其一,陆军。
任何不平等条约、任何敌人不能从我们身上夺走的东西是坚强的信念。当命运再一次召唤德国人民武装起来时(这一天终将到来!),他将看到勇士而非懦夫紧紧握住忠诚的武器。只要有钢铁般的双手和意志,使用什么武器都无所谓。
作为标准的普鲁士军官,塞克特对凡尔赛条约的不平等十分愤怒,他认为“有国无防”是可耻的,因此想尽办法要保存德国的陆军实力。
- 而德国人在发展陆军上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人口富足、体系健全,旺盛的人口生育率提供了巨大的兵员保障,军事体系的健全使得平民可以快速地经过训练变成军队,塞克特就是利用了德国的这一大优势。
- 凡尔赛条约要求把三万四千名德国军官裁减为四千,这意味着把德国陆军最关键的核心——参谋部拆解,这些人被塞克特转移到了建设部、研究部、文化部,仍旧进行着军事研究工作,发展德国的陆军作战力量,这些都成为德军在二战时期的重要力量支持,也培养了大批预备指挥官;
- 1926年,塞克特组织了一次没有作战部队的军事演习,演习成员仅有指挥官、参谋和通信人员,指挥体系得到了很好地演练,只要补充进足够的士兵,很快就是一支精锐之师;
德国国防部长期维持着一批未纳入编制的“黑兵”,不断进行小规模的集训,并逐渐扩充陆军编制,终于在1933年突破十万人。
其二,空军。
未来战争取胜之道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其配以飞机,则作战效能更高。
这是塞克特将军的另一句名言,作为陆军的资深军事家,他早早地看到了空军的价值。而相比于陆军,空军的发展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因为它与民航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塞克特早在1923年就决定了德国空军的地位,并在内部悄悄拟定了一个完整而隐秘的空军框架。随后便以德国运输部门、航空部门、航空公司为幌子,大力构建德国空军的军官体系和基础设施。民用飞机场、民用飞机制造厂、民航飞行员,合理合法地进行航空演练,而实际也为德国空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于1927年开始,苏联还为德国飞行员进行了培训,似乎是两国政治交易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空军实际上一直在快速发展,直到二战时期,俨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
结语
当然,塞克特的一切努力,都离不开英法绥靖政策和美国孤立政策的大力帮助,正是“凡尔赛体系”的维护者放弃了“凡尔赛体系”,才导致二战的爆发。
希特勒利用了英法的绥靖主义政策,不断地发表 *** 宣传、和平宣传,英法认为强大德国可以进攻苏联而且德苏之战对德苏双方都是削弱这样的话英法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所以对希特勒的扩军采取默许的态度,希特勒对此心知肚明就利用了这一点使德国的扩军得以实现
1934年10月1日,德国陆军奉命将总兵力从原有的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这是希特勒尝试冲破《凡尔赛和约》枷锁的开始,然而这一行动却是绝密的,此时距离纳粹上台执政不过一年多光景,希特勒扩军之一阶段的脚步属于“小心翼翼而又偷偷摸摸”。
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后来反希特勒密谋集团首脑)得到指示,希特勒将会在1935年4月1日宣布公开征兵,也就等于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极端保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也被告诫,在报纸上绝不可以出现“参谋总部”的字样,因为这个军令和作战指挥单位是《凡尔赛和约》明文禁止存在的。
所以,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工作其实是秘密开始的,在希特勒羽翼未丰以及没有摸清楚西方的态度之前,他还不敢公开违反一战后的条约限制。负责秘密扩军工作的“国防工作会议主席”凯特尔嘱咐所有助手和副官:“不得失落任何文件,不然敌人会加以利用和宣传,口头传达的事情是无法证实的,是可以赖掉的”。
甚至秘密进行建设的海军也得到警告:不能提到排水量25000到26000吨的军舰,只可以提到改进10000吨的军舰,根据雷德尔的回忆:“元首特别训令:对建造潜艇一事要绝对保密”。而戈林的空军也只能以“航空体育协会”的名头做伪装,秘密地进行军用飞机的研发和驾驶员的训练。
但是问题在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主要国家,对希特勒的思想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他们认为希特勒和纳粹党不过是要带领德国“走向富强”,而并没有侵略和扩张的野心。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甚至支持德国重整军备,以换取德国全面参与到欧洲安全的体系上来,他们幻想重新武装后的德国,将成为抵御赤色苏联的桥头堡,不幸的是,希特勒准确地抓住了这一心理。
1934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西蒙根据这一幻想,提出了给予德国“军备平等”的建议,但法国在之一时间没有同意,主要担心一战抢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会出现不安全因素。1935年1月,萨尔地区全民投票决定回归德国,希特勒趁机宣布“不再对法国有领土要求”,意思将放弃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领土归属权,于是法国人也信了。
仅仅一个月后,英国和法国 *** 就联合提出了让德国“军备平等和签定东方洛迦诺公约”的全面解决办法建议,这个计划可以使德国公开而毫无拘束地进行武装。因此,希特勒在第二阶段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欺骗”,诱使英法两国为了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不会反对和干预德国的扩军过程。
1935年3月10日,希特勒为了试探协约国的态度和决心,在西蒙访德谈判前夕,故意让戈林在记者访谈中公开了德国已经建有空军的事实,而等来的结果正如他所料:英国外交大臣仍然表示会到柏林去。希特勒终于放心了,他已经摸清了英法的底牌,八天后签署了一道震惊世界的法令:
根据这一法令,德意志第三帝国即日起正式恢复普遍兵役制度,并规定和平时期德国陆军保持十二个军36个师约50万人的规模,该法令的实施标志着《凡尔赛和约》的寿终正寝。希特勒判断,欧洲国家会提出 *** ,但不会采取行动,事实果然如此: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你没看错)召开会议,谴责德国的行动并声明维护奥地利的独立,发出一连串空洞的警告。
国际联盟理事会也表达了不满,同时组织一个委员会进行调查和研究,以防希特勒继续破坏和约的要求,然而这一切措施都不是实质性的,希特勒在第三阶段的“冒险”大获成功。为了安抚国际情绪,希特勒随后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讲”,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它国家的念头,包括尊重奥地利的 *** 等等。
但是读者要注意,截止到1935年底为止,纳粹德国拥有的军队数量还只有50万人,是一个“正常国家”所拥有军队的“正常比例”,因此虽然遭到谴责,却并未受到任何制裁和打击。也就是说,本来英法企图利用希特勒制衡苏联,所以默许德军恢复到正常国家的军力规模,但结果是他们反而被希特勒所利用,顺利完成了扩编备战的“原始积累”。
1936年希特勒命令,德军出动三个营的兵力武装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这是对西方的第二次试探,德军甚至做好了一旦法军有所行动,则立即撤回莱茵河东岸的预案,然而法国人什么都没有干,最多在国联质问了几句。其后果是希特勒在德国国内和军队中的声望上升到新的高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时,英法已经无力制止德国军队的迅速扩充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采取“绥靖主力”,尽量满足希特勒的要求以便“祸水东引”,所以,在1937年以后,是希特勒牵着英法的鼻子走路,而可以肆无忌惮地扩充军备了,纳粹德国真正拥有数百万兵力,已经是1938年前后,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多少日子了。
至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为什么保险员默许扩损问题的详细介绍了。希望这1点关于为什么保险员默许扩损的解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助您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
标签: 为什么保险员默许扩损 德国 希特勒 英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